“多子多福”“永結(jié)同心”寄托著人們的美好愿望
前文說過,清末及民國初期,的火柴大量依靠進口。外國出口商或者進口商為了利于火柴銷售,往往設計人喜聞樂見的商標,如果只看圖案你根本不知道這是進口的還是國產(chǎn)的。
國產(chǎn)火柴除了上述商標外,往往還在火柴貼畫上寫上“請用國貨”“挽回利權(quán)”、“人應用貨”等字樣,尤其是在外貨期間(比如五四運動期間、九一八事變期
設計圓筒火柴
“多子多福”“永結(jié)同心”寄托著人們的美好愿望
前文說過,清末及民國初期,的火柴大量依靠進口。外國出口商或者進口商為了利于火柴銷售,往往設計人喜聞樂見的商標,如果只看圖案你根本不知道這是進口的還是國產(chǎn)的。
國產(chǎn)火柴除了上述商標外,往往還在火柴貼畫上寫上“請用國貨”“挽回利權(quán)”、“人應用貨”等字樣,尤其是在外貨期間(比如五四運動期間、九一八事變期間)。
在此困境時期,時任民國副的馮國璋聽聞家鄉(xiāng)親戚辦工廠不僅資金困難還受人壓制,便派了一個連的兵力押送4萬元現(xiàn)洋到泊鎮(zhèn),入股泊鎮(zhèn)永華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公司隨即進行了次改組,并由此聲名大振。
1927年4月,火柴廠進行了第二次改組,改組后生產(chǎn)規(guī)模有了擴大,擁有工人近400人。公司購進旋梗機、盒料機各一臺,大機增至15架,開始自己制造火柴梗和盒片。木材主要來源于東北,化工原料則來源于京津等地。
初期進口的主要是歐洲火柴,后有日本仿造運入,至1891年從原來每年二三千箱增至十萬箱。《李文忠全集》卷二十《譯署函稿》載:“近來英、德、美各國運載來華,行銷內(nèi)地日廣,日本仿造運入通商各口尤多。”足見此舶來品日增月盛,占去主要城鄉(xiāng)市場。舶來品的出現(xiàn),亦刺激了的有識之土,遂創(chuàng)辦自己的火柴工業(yè)。“人應用貨”火花火花還有一個功能就是反映時事變化,比如洋務運動、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國慶紀念等都可以在火花上找到身影。1878年前后,便有了民族火柴工業(yè)的萌芽,上海、廣東、四川、天津、福建、浙江、山西等省市多有辦廠生產(chǎn)
(作者: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