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時先以室內活動為主,在有把握使用假肢時,才可到戶外練習。
假肢廠一般距很多殘友家較遠,長時間出遠門又有費用問題,殘友往往不可能在假肢廠訓練好再離開。要把握住一條原則:殘肢在假肢的接受腔內四周“O”型口,即承受體重的著力點,四周應均勻負重,即使是殘肢磨紅了、磨疼了,也應是均勻的紅、痛,如果是某一部位紅、痛,則說明接受腔四周“O”型口某一部位不規則,須到假肢廠
淮南假肢廠
訓練時先以室內活動為主,在有把握使用假肢時,才可到戶外練習。
假肢廠一般距很多殘友家較遠,長時間出遠門又有費用問題,殘友往往不可能在假肢廠訓練好再離開。要把握住一條原則:殘肢在假肢的接受腔內四周“O”型口,即承受體重的著力點,四周應均勻負重,即使是殘肢磨紅了、磨疼了,也應是均勻的紅、痛,如果是某一部位紅、痛,則說明接受腔四周“O”型口某一部位不規則,須到假肢廠調整、修理。
假肢技術的基本特點:
組合式的結構實現了假肢零部件的工業化、組件化、系列化生產,大大提高了假肢的制作速度和生產效率,使傳統的手工作坊式的生產方式向現代化工業化生產方式轉變。在接受腔的制作工藝上也有了新的突破:假肢的優勢:在踝關節的設計上也由過去的單向運動(趾跗方向)改變為可同時實現側向運動,稱之為“萬向腳”,以適應截肢者在不平路面的行走和活動量較大的運動。
什么是假肢?假肢:
穿戴在截肢者身上,用以彌補肢體缺損、代償已失去肢體部分功能的人工肢體。現代假肢的要求全封閉式接觸承重殘肢承重合理、穿戴舒適、懸吊強、殘肢血運良好。假肢技術的基本特點:有助于殘肢的血液循環,有效避免了穿戴傳統假肢后導致殘肢肌肉急劇萎縮的不良后果。當然,對于少數畸形或過短的殘肢,仍需一定的輔助懸吊裝置。
術后手術創傷和肌肉收縮力不足,靜脈回流障礙,都會引起殘肢浮腫。這種浮腫是暫時性的,待殘肢循環建立后可,一般需3-6個月。但使用彈性繃帶,合理包扎殘肢,可以減輕浮腫、促進定型。
減緩殘肢疼痛:疼痛原因比較多,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手術對神經刺激;2)殘肢血循環障礙;3)殘肢被切斷的肌肉異常緊張;4)殘肢有神經瘤;5)神經損傷。
(作者: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