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按化學成分分類
按是否有目的地加入合金元素可把鋼分為碳素鋼和合金鋼兩大類。
碳素鋼根據含碳量分為低碳鋼、中碳鋼和高碳鋼。一般把碳含量小于0.25%的鋼稱為低碳鋼,大于0.60%的鋼稱為高碳鋼,而碳含量位于0.25%~0.60%之間的稱為中碳鋼。
合金鋼根據合金元素含量分為低合金鋼、中合金鋼和高合金鋼。一般合金元素總含量小于3%的為普通低合金鋼,合金元素總含量
冷軋鋼管經銷商
“鋼”按化學成分分類
按是否有目的地加入合金元素可把鋼分為碳素鋼和合金鋼兩大類。
碳素鋼根據含碳量分為低碳鋼、中碳鋼和高碳鋼。一般把碳含量小于0.25%的鋼稱為低碳鋼,大于0.60%的鋼稱為高碳鋼,而碳含量位于0.25%~0.60%之間的稱為中碳鋼。
合金鋼根據合金元素含量分為低合金鋼、中合金鋼和高合金鋼。一般合金元素總含量小于3%的為普通低合金鋼,合金元素總含量為3%~5%的為低合金鋼,大于10%的叫做高合金鋼,而合金元素總含量為5%~10%的為中合金鋼。順便指出,此種劃分方法目前沒有統一的規定,不僅各國不一樣,同一各個鋼廠也不一樣。
按鋼中主要合金元素的不同,可分為錳鋼、硅鋼、硼鋼、鉻鎳鋼、鉻鎳鎢鋼、鉻錳硅鋼等。
GB/T13304對鋼進行了分類,將鋼分為非合金鋼、低合金鋼和合金鋼。
1、碳(C):鋼中含碳量增加,屈服點和抗拉強度升高,但塑性和沖擊性降低,當碳量0.23%超過時,鋼的焊接性能變壞,因此用于焊接的低合金結構鋼,含碳量一般不超過0.20%。碳量高還會降低鋼的耐大氣腐蝕能力,在露天料場的高碳鋼就易銹蝕;此外,碳能增加鋼的冷脆性和時效敏感性。
2、硅(Si):在煉鋼過程中加硅作為還原劑和脫氧劑,所以鎮靜鋼含有0.15-0.30%的硅。如果鋼中含硅量超過0.50-0.60%,硅就算合金元素。硅能顯著提高鋼的彈性極限,屈服點和抗拉強度,故廣泛用于作彈簧鋼。在調質結構鋼中加入1.0-1.2%的硅,強度可提高15-20%。硅和鉬、鎢、鉻等結合,有提高抗腐蝕性和的作用,可制造耐熱鋼。含硅1-4%的低碳鋼,具有極高的導磁率,用于電器工業做矽鋼片。硅量增加,會降低鋼的焊接性能。
3、錳(Mn):在煉鋼過程中,錳是良好的脫氧劑和脫硫劑,一般鋼中含錳0.30-0.50%。
在碳素鋼中加入0.70%以上時就算“錳鋼”,較一般鋼量的鋼不但有足夠的韌性,且有較高的強度和硬度,提高鋼的淬性,改善鋼的熱加工性能,如16Mn鋼比A3屈服點高40%。含錳11-14%的鋼有極高的性,用于挖土機鏟斗,球磨機襯板等。錳量,減弱鋼的抗腐蝕能力,降低焊接性能。
4、磷(P):在一般情況下,磷是鋼中有害元素,增加鋼的冷脆性,使焊接性能變壞,降低塑性,使冷彎性能變壞。因此通常要求鋼中含磷量小于0.045%,鋼要求更低些。
5、硫(S):硫在通常情況下也是有害元素。使鋼產生熱脆性,降低鋼的延展性和韌性,在鍛造和軋制時造成裂紋。硫對焊接性能也不利,降低耐腐蝕性。所以通常要求硫含量小于0.055%,鋼要求小于0.040%。在鋼中加入0.08-0.20%的硫,可以改善切削加工性,通常稱易切削鋼。
(作者: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