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筆字和硬筆書法藝術有什么區別首先來說說究竟什么是硬筆?硬筆就是說除毛筆之外的所有書寫筆,它的書寫工具包括鋼筆、圓珠筆、蘸水筆、鉛筆、塑頭筆、竹筆、木筆、鐵筆等,以墨水為主要載體,來表現漢字書寫技巧,有幾十種或上百種。具有攜帶方便、書寫快捷、使用廣泛等特點。硬筆字、硬筆書法和硬筆書法藝術是硬筆書法學習的三個階段。因此,欣賞一幅字是硬筆書法還是硬筆書法藝術,要看它是否有藝術性,美不
書法數字化教室
硬筆字和硬筆書法藝術有什么區別
首先來說說究竟什么是硬筆?
硬筆就是說除毛筆之外的所有書寫筆,它的書寫工具包括鋼筆、圓珠筆、蘸水筆、鉛筆、塑頭筆、竹筆、木筆、鐵筆等,以墨水為主要載體,來表現漢字書寫技巧,有幾十種或上百種。具有攜帶方便、書寫快捷、使用廣泛等特點。
硬筆字、硬筆書法和硬筆書法藝術是硬筆書法學習的三個階段。因此,欣賞一幅字是硬筆書法還是硬筆書法藝術,要看它是否有藝術性,美不美。當然,有時候也難以分清。硬筆書法與硬筆書法藝術也無明顯界限,它要靠欣賞者的水平來判斷,這就上升到欣賞的范疇。

鋼筆制作技術沒有得到突破
字帖選擇
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硬筆書法都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導致結構呆滯、字形呆板乏味、毫無美感的字帖也能大肆流行。新手未能了解書法的審美,就貿貿然地闖進書店挑選字帖,實非上策。誠然,硬筆書法界中確實有值得尊敬的大師。但其實哪怕到了現在,相比于傳統的毛筆書法而言,書法界關注硬筆書法的人士也是寥寥無幾。
近20年來,中性筆制造工藝發展迅猛,而在國內,更讓人期待的鋼筆制作技術卻幾乎沒有任何突破。這個令人遺憾的事實也從另一方面說明了各方面對硬筆書法的輕視。
同時,鋼筆制作技術沒有得到突破,也讓傳統的書法家認為,硬筆并未具備足夠豐富的表現力,來幫助書家實現自己的藝術追求。因此,也沒有更多的書法家愿意投入到硬筆書法的領域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書法是文化的根
書法是漢字的書寫,漢字是書法的載體。漢字,承載著文明的曙光,從遠古走來。它穿越了一個又一個朝代,穿越了漫漫長夜,走到了我們面前。漢字五千年了,它依然年輕,在當今世界,獨樹一幟。漢字,是華夏文明的原始基因,也可以說,是文化的根。
漢字起源于物象,“近取諸身,遠取諸物”,象形會意形聲而成字,日月山水,花鳥魚蟲,莫不如此。漢字發展的路徑,體現了人的思維特征,深刻地影響了文化與歷史的面貌。
書寫,是漢字的藝術實踐過程,是人的審美意識對象化到漢字之中、使漢字結構不斷完善的過程。漢字之所以是現在的形態,是前人千百年的書寫實踐而成,集中體現了漢字的結構美學與書寫規律:橫平豎直,點畫呼應,上下包容,左右禮讓,以形成中正平和之體,就像人要端莊、樹要挺拔一樣,每個字都是獨立不倚的自我平衡體,堂堂正正,大大方方,不亢不卑,亭亭玉立。可見,諧調性、整體性、穩定性,是漢字的美學原則。諧調性是,只有諧調才能實現整體性與穩定性。
人們天天面對漢字,為什么百看不厭?就因為漢字造型美觀,結體和諧,賞心悅目,散發著美的氣息。所謂書法,就是書寫漢字的法規與法度。書法成為藝術,恰恰是在漢字的“書寫”過程中逐漸自覺形成的。

宋代承續了唐代文化,但難以逾越唐人
宋代承續了唐代文化,但難以逾越唐人,盡管米芾喜穿唐服,性格粗放,人稱“米顛”,但畢竟是唐風余韻。唐詩與宋詞相比,唐詩血氣方剛,渾樸蒼茫;宋詞亦不乏氣勢雄渾之作,但整體上達不到唐詩那樣的飽滿。在楷書上,幾乎被唐人窮盡了法度與風格,宋人一時也找不到拓荒之處,于是在意態上自由發揮,如蘇軾所說,“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
蘇軾、黃庭堅等人把書法的法度先放置一邊,不刻意講究點畫的平直均衡,以自己深厚的學養與才氣入書,強調筆勢的提按頓挫之意,形成夸張變形的欹側姿態,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宋人“尚意”。尚意,就是注重個人意趣,顯露個性,出新意于法度之外,但畢竟沒有在法度上再格。
元明清還出現了許多書家,趙孟頫、鮮于樞、文征明、祝允明、董其昌等等。他們的書法都很有法度和功力,技法嫻熟,點畫到位,流利美觀,但就是缺少一種力量、缺少一種卓爾不群的精神氣象。他們既沒有魏晉時期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嘯傲山林之精神氣候,更沒有唐代那開放浪漫寬博的精神環境,甚至沒有北宋那濃厚的人文氣氛。他們的書法,更多的是學習、綜合、繼承前人的法度,前人的法度已經成為傳統,筆筆有來歷,字字有出處,他們亦步亦趨,在繼承傳統的前提下,融入個人的些許,體現出很好的文化修養與造詣。書法更多的成為一種實用技法,而很少成為個人情感與精神的抒發。加之明清不清明,大興,思想禁錮,精神壓抑,書法中再難見到率性而為的天真爛漫。精神被桎梏的時代,詩書僅僅剩下了詩書的形式,唯美而干癟,形體雖在,生氣難尋。
書法,好像就是寫字,但僅僅是寫字。揚雄說,“言,心聲也;書,心畫也。”書法是心跡,也是時代精神氣象的載體。如果說書法是漢字的舞姿,那么,這舞姿搖曳的是書法家的心性,也是時代的精神氣象。如今,民族正走在復興的歷史征程中,在新的時代精神的灌注下,期待書法藝術新的。

(作者: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