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調和劑廠家麗水欣科建材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生產、銷售、服務于一體的新型外加劑企業,公司生產的【欣科增效劑】、【抗泥劑】、【PC構件減水劑】是建筑建材的節能高新產品,產品銷往各地,累積市場的贊譽。
欣科建材與您分享混凝土耐久試驗。
一、試驗目的與內容
為了確定混凝土在摻用了欣科混凝土增效劑的性能特征時,結合混凝土公司實際情況并廣泛參考國內外相關規
混凝土調和劑廠家
混凝土調和劑廠家麗水欣科建材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生產、銷售、服務于一體的新型外加劑企業,公司生產的
【欣科增效劑】、【抗泥劑】、【PC構件減水劑】是建筑建材的節能高新產品,產品銷往各地,累積市場的贊譽。
欣科建材與您分享混凝土耐久試驗。
一、試驗目的與內容
為了確定混凝土在摻用了欣科混凝土增效劑的性能特征時,結合混凝土公司實際情況并廣泛參考國內外相關規范及標準,特對混凝土的耐久性進行系統實驗,主要實驗內容包括抗滲性能、抗氯離子滲透性能、抗硫酸鹽侵蝕性能、碳化、鋼筋銹蝕、收縮性能。
二、試驗材料與實驗方法
試驗原材料和混凝土配合比如表1所示。混凝土設計強度為C30,抗滲等級為P12。
依據GB/T50082-2009《普通混凝土長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試驗方法標準》對抗滲性、碳化、鋼筋銹蝕、收縮進行試驗;依據行業標準JTJ275-2000《海港工程混凝土結構防腐蝕技術規劃》和美準ASTM C1202-97對抗氯離子滲透性能進行試驗。除此以外,還可選擇水化后產生氫氧化鈣較多的水泥,這樣也可以放慢碳化速度。
參考有關文獻,設計了混凝土抗硫酸鹽侵蝕性能試驗方法:成:型150mmx150mmx550mm的混凝土試件6個,養護24h后脫模,標準養護至28d,取出后用環氧樹脂涂覆部分表面,如圖1所示。外部環境是客觀存在的,幾乎無法改變,因此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必須從減少混凝土內部缺陷和改善其組成材料著手,以改善混凝土性能,提高混凝土質量,減少或降低混凝土內部缺陷,延長混凝土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將試件分成兩組,一組三個試件在20℃水中浸泡,一組三個試件在20℃、10%硫酸鈉溶液中浸泡。每天一次用1N H2SO4摘定以中和試件在溶液中放出的ca(oH)2,使溶液的pH值保持在7.0左右。浸泡28d分別測定兩組試件的抗折強度,混凝土的抗蝕性能以抗蝕系數K來表示,按下式計算,精que到0. 01.
k=R液/R水
式中:K——抗蝕系數
R液——試件在溶液中浸泡28d抗折強度,M Pa;
R水——試件在20℃水中養護同齡期抗折強度,Mpa;
本公司從事外加劑的生產與銷售,如果需要請撥打圖片上的聯系方式聯系我們。
欣科建材與您分享增效劑對混凝土的抗碳化影響。
抗碳化
混凝土結構在長期服役過程中,空氣中的CO2和SO2等氣體通過毛細孔進入混凝土內部,發生碳化反應,對混凝土長期耐久性不利。②保持混凝土的和易性不變,可減水10%~50%,混凝土強度可提高15%~20%,特別是早期強度的提高更為顯著。鄭平[8]研究了LBD增效劑對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響,發現加入LBD增效劑后混凝土碳化深度降低,混凝土抗碳化能力提高。劉道勝[17]系統研究了增效劑在不同強度等級混凝土中的應用情況,測試了混凝土碳化深度,發現混凝土增效劑的加入能夠顯著yi制混凝土的碳化。
欣科建材與您分享增效劑與不同類型減水劑復摻對C30混凝土性能的影響。
(1)復摻增效劑和減水劑對混凝土含氣量有影響,需要調整增效劑自身的消泡成分或者減水劑的引氣組分,但這所需技術較高,時間也較長,可通過相容性試驗得到減水劑的蕞佳摻量來進行控制;
(2)增效劑與減水劑復摻對C30 的混凝土中后期抗壓強度具有增強xiao應,比同等強度等級的30 混凝土可節省水泥用量10%,綜合比較增效劑分別與兩種類型減水劑復摻的各組28 天抗壓混凝土強度的大小, 可以得出基本一致的規律: 基準組+ 增效劑> 基準組減10%水泥+ 增效劑> 基準組> 基準組減少10%水泥。混凝土的滲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混凝土易受外界不利因素的侵蝕。
欣科建材與您分享聚羧酸系減水劑作用機理。
(1)聚羧酸類聚合物對水泥有較為顯著的緩凝作用,主要由于羧基充當了緩凝成分,R-COO~與Ca2+離子作用形成絡合物,降低溶液中的Ca2+離子濃度,延緩Ca(OH)2形成結晶,減少C-H-S凝膠的形成,延緩了水泥水化。
(2)羧基(-COOH),羥基(-OH),胺基(-NH2),聚氧烷ji(-O-R)n等與水親和力強的極性集團主要通過吸附、分散、濕潤、潤滑等表面活性作用,對水泥顆粒提供分散和流動性能,并通過減少水泥顆粒間摩擦阻力,降低水泥顆粒與水界面的自由能來增加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混凝土增效劑對混凝土的減縮作用主要來源于膠凝材料用量的減少,而膠凝材料的水化易引起混凝土自身收縮。同時聚羧酸類物質吸附在水泥顆粒表面,羧酸根離子使水泥顆粒帶上負電荷,減水劑從而使水泥顆粒之間產生靜電排斥作用并使水泥顆粒分散,導致抑制水泥漿體的凝聚傾向(DLVO理論),增大水泥顆粒與水的接觸面積,使水泥充分水化。在擴散水泥顆粒的過程中,放出凝聚體鎖包圍的游離水,改善了和易性,減少了拌水量。
(3)聚羧酸分子鏈的空間阻礙作用(即立體排斥)。增效劑可以分散砂漿中的未水化水泥顆粒以促進其水化進程,其作用效果與其摻量和溫度正相關。聚羧酸類物質份子吸附在水泥顆粒表面呈“梳型”,在凝膠材料的表面形成吸附層,聚合物分子吸附層相互接近交叉時,聚合物分子鏈之間產生物理的空間阻礙作用,防止水泥顆粒的凝聚,這是羧酸類減水劑具有比其他體系更強的分散能力的一個重要原因。
(4)聚羧酸類減水劑的保持分散機理可以從水泥漿拌和后的經過時間和Zeta電位的關系來了解。6%、水泥用量減少15%時,C30和C50兩種等級的混凝土強度,加入增效劑的混凝土3d和7d強度高于基準混凝土,28d強度則比基準組略低。一般來說,使用萘系及三聚qing胺系減水劑的混凝土經60min后坍落度損失明顯高于含聚羧酸系減水劑的混凝土。這主要是后者與水泥粒子的吸附模型不同,減水劑水泥粒子間高分子吸附層的作用力是立體靜電斥力,Zeta電位變化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