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產中,常根據對鑄件性能的要求。按加熱溫度的不同,把回火分為低溫回火,中溫回火,和高溫回火。淬火和隨后的高溫回火相結合的熱處理工藝稱為調質,即在具有高度強度的同時,又有好的塑性韌性。
1、低溫回火:150-250℃ ,M回,減少內應力和脆性,提高塑韌性,有較高的硬度和。用于制作量具、刀具和滾動軸承等。
2、中溫回火:350-500℃ ,T回,具有較高的彈性,有的塑
蝶閥鑄件批發
在生產中,常根據對
鑄件性能的要求。按加熱溫度的不同,把回火分為低溫回火,中溫回火,和高溫回火。淬火和隨后的高溫回火相結合的熱處理工藝稱為調質,即在具有高度強度的同時,又有好的塑性韌性。
1、低溫回火:150-250℃ ,M回,減少內應力和脆性,提高塑韌性,有較高的硬度和。用于制作量具、刀具和滾動軸承等。
2、中溫回火:350-500℃ ,T回,具有較高的彈性,有的塑性和硬度。用于制作彈簧、鍛模等。
3、高溫回火:500-650℃ ,S回,具有良好的綜合力學性能。用于制作齒輪、曲軸等。
鑄件準確度和度的區別
鑄件準確度和度的區別:
1、準確度
指的測定結果與真實值之間的接近程度。測量的準確度高,是指系統誤差較小,這時測量數據的平均值偏離真值較少,但數據分散的情況,即偶然誤差的大小不明確。
2、度
指使用同種備用樣品進行重復測定所的結果之間的重現性、一致性。有可能度高,但度是不準確的。例如,使用1mm的長度進行測定的三個結果分別為1.051mm、1.053、1.052,雖然它們的度高,但卻是不準確的。
準確度表示測量結果的正確性,度表示測量結果的重復性和重現性,度是準確度的前提條件。
鑄件順序凝固和同時凝固的原則
鑄件順序凝固原則
采取各種措施,鑄件按照遠離冒口的部分 先凝固,靠近胃口的部分后凝固,冒口本身 后凝固,這種思路和做法,稱為鑄件順序凝固原則。
順序凝固的優點是:冒口的補縮作用好,可防止縮孔和縮松,獲得組織致密且無縮孔的鑄件。凝固收縮比較大、結晶溫度范圍又較窄的合金鑄件多采用這種凝固方式。
順序凝固的缺點是:由于鑄件各部分溫差大,容易產生應力、變形和熱裂。由于需要足夠大的冒口和 補貼,會降低工藝出品率,并增加去除冒口和補貼的工作量。
鑄造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難免遇到縮孔、氣泡、偏析等鑄件缺陷,造成鑄件成品率低,重新回爐生產又面臨著大量的人力、電能的消耗。如何減少鑄件缺陷是鑄造人士一直關心的問題。 就為大家整理了一份由 鑄造大師John Campbell 提出的減少鑄件缺陷的準則,希望對鑄造行業的同仁們有所幫助。
1、避免裹氣(產生氣泡)
避免澆注系統裹氣而產生的氣泡進入型腔。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達到:
合理設計階梯型澆口杯;
合理設計直澆道,充滿;
合理使用“水壩”;
避免采用“井式”或其他開放式澆注系統;
采用小截面橫澆道或在直澆道于橫澆道連接處附近使用陶瓷過濾片;
使用除氣裝置;
澆注過程無中斷。
2、避免砂芯氣孔
避免砂芯或砂型產生的氣泡進入型腔金屬液中。砂芯 非常低的含氣量,或者采用適當的排氣以阻止砂芯氣孔產生。除非能 干透,否則不能用黏土基砂芯或模具膠。
3、避免縮孔
由于對流影響及不穩定的壓力梯度,厚大截面的鑄件是無法實現向上補縮。所以要遵循所有的補縮規律來良好的補縮設計,采用計算機模擬技術進行驗證,實際澆注樣件。控制砂型和砂芯連接處的飛邊水平;控制鑄型涂料厚度(如果有的話);控制合金及鑄型溫度。
(作者: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