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高塑木復合材料制品的使用性和表面美觀性,對塑木產品表面進行后處理也是不可或缺的。目前,表面后處理技術主要有:砂帶砂光處理、壓紋處理、水轉印與熱轉印、UV印刷和實木皮復合等。這些技術已成功應用于塑木復合材料表面的后處理,大大提高其美觀性及附加值。塑木復合材料從發展之初的托盤、包裝箱、汽車內飾件等制品,經過戶外鋪板、柵欄、桌椅等的開發應用,目前已開始向更加廣闊的建筑結構領域滲透,努
家裝桑拿板生廠廠家
為提高塑木復合材料制品的使用性和表面美觀性,對塑木產品表面進行后處理也是不可或缺的。目前,表面后處理技術主要有:砂帶砂光處理、壓紋處理、水轉印與熱轉印、UV印刷和實木皮復合等。這些技術已成功應用于塑木復合材料表面的后處理,大大提高其美觀性及附加值。塑木復合材料從發展之初的托盤、包裝箱、汽車內飾件等制品,經過戶外鋪板、柵欄、桌椅等的開發應用,目前已開始向更加廣闊的建筑結構領域滲透,努力達到房屋結構件等制品的力學性能要求和外在裝飾效果,包括門窗制品、裝飾板、家具板材和房屋基礎件等。

美國塑木復合材料技術標準:美國早在90 年代初期,就通過改進來自歐洲的塑木擠出成型技術,創建了小型的塑木生產企業,產品一般應用于戶外桌椅、公園長凳、鋪板棧道板、垃圾桶及其他戶外用的承受較小負載的支撐架等。1993 年 7 月,為制定適應塑木產品所需要的測試方法與規范,美國材料試驗協會ASTM建立了加工再循環塑木材料及型材的 ASTM 分技術,確定了在產品原始的自然狀態下取樣以及對材料的性能測試。并先后制定了塑木型材抗壓性能、材料撓性、體積密度與比重、壓力蠕變,撓性蠕變及蠕變斷裂、機械緊固件、在(-30~140)℉ (-34.4~60)℃ 條件下確定熱膨脹線性系數和剪切等7 個測試方法標準,并于1997-1999 年間正式頒布。

施。次年,ASTM又制定了D7031“塑木復合材料產品物理力學性能測試的標準規范”,于當年頒布實施。2004年,還完成制定頒布了D7032“塑木復合材料鋪板和圍欄體系(護欄或扶手)性能等級建立的標準規范”。對此項標準于2005年至2007年分別進行了5次修訂,并正式頒布實施。塑木板材是通過擠出制造出來的新型工業標準化裝飾環保節能木質產品,塑木兼有一般木材和塑料的性能,比傳統木材更具環境友好、可循環利用、無、無污染等特點。

(作者: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