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樹修復的發展歷程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征,分別經歷了重修、創修、復修、混修、輕修、研修、減修、微修、科修的過程,這里有古樹人不斷摸爬滾打的經歷,飽含著幾代人的艱辛,今天我們看到的古樹科學修復,都是站在前人壯舉之上,也希望后人能夠理解。我們今天的修復,其實也受制于我們這一代古樹人的認知,只要能推動這一行業的健康發展,我們愿意做古樹修復,也是發展歷程的一個螺絲釘。
銀杏古樹復壯
古樹修復的發展歷程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征,分別經歷了重修、創修、復修、混修、輕修、研修、減修、微修、科修的過程,這里有古樹人不斷摸爬滾打的經歷,飽含著幾代人的艱辛,今天我們看到的古樹科學修復,都是站在前人壯舉之上,也希望后人能夠理解。我們今天的修復,其實也受制于我們這一代古樹人的認知,只要能推動這一行業的健康發展,我們愿意做古樹修復,也是發展歷程的一個螺絲釘。

以上修復、微修復作品,是天下古樹修復團隊近年來的修復精品,通過比較直接的對比關系展現給大家。對于古樹這種活著的,修復難度遠超過常規的修復工作,因為這些是在不斷的變化,不斷的發力生長。動態擠壓這些修復材料,如何做到不變形、不開裂、與樹體和周圍環境和諧自然,還能達到有效保護的作用,是所有古樹工作者共同課題,科學修復古樹是古樹工作者的共識。易成活的大樹:柳、白楊、梧桐、銀杏、刺槐、懸鈴木等。較易成活的大樹:玉蘭、桂花、厚皮香、交讓木、櫻花、廣玉蘭等。較難成活的大樹:云杉、冷杉、金錢松、樺木、胡桃等,難成活的大樹:紫杉、馬尾松、圓柏、側柏、雪松、龍柏、山茶、楠、樟等。大樹移植是“三分種,七分養”。在移植后1-3年里日常養護管理很重要,尤其是移植后的頭一年管理更要重要,主要工作是噴澆水、排水、樹干包扎、保濕防凍、搭棚遮蔭、剝芽除嫩梢、病蟲防治等。

(作者: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