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視頻展播,請點擊播放視頻作者:襄陽騰龍汽車有限公司
標題純電動汽車在電動汽車中發展時間長。自19世紀90年代美國人制造出世界上輛純電動汽車以來,20世紀初次達到生產高峰,占領了40%的汽車市場。后來由于電子啟動器的發明以及純電動汽車動力性差的原因,在30年代中期結束了早期的純電動汽車生產而進入燃油汽車的時期;1974年-1975年和1979年-1982年歐美兩次能源危機推動純電
龍行公務車廠家
企業視頻展播,請點擊播放
視頻作者:襄陽騰龍汽車有限公司
標題
純電動汽車在電動汽車中發展時間長。自19世紀90年代美國人制造出世界上輛純電動汽車以來,20世紀初次達到生產高峰,占領了40%的汽車市場。后來由于電子啟動器的發明以及純電動汽車動力性差的原因,在30年代中期結束了早期的純電動汽車生產而進入燃油汽車的時期;1974年-1975年和1979年-1982年歐美兩次能源危機推動純電動汽車的研制重新進入高峰。這一階段汽車電力電子學尚未建立,既沒有完善的科學理論做指導,更缺乏高科技含量的汽車電力電子裝置可供采用。特別是,當時僅有鉛酸蓄電池可供使用,而鉛酸蓄電池體積大、質量重,能量密度小、功率密度低,充電時間長,每次充足電后續駛里程較短,再加上電力傳動系統的制造成本過高等因素困擾,1997年以后絕大多數公司對純電動汽車的研發基本處于停滯狀態。

在節能與新能源客車推廣過程中,有些城市地方保護主義色彩嚴重,外地車被排除在采購范圍之外。為此,相關部門煞費苦心,甚至出臺相關規定,要求對外地車有一定的采購比例,但地方對地產車和外地車區別對待的情況依然不少。作為民營公交企業,混合動力客車都是自金購買的,而且是購買之后再申請補貼,但補貼申請的時間偏長。
他說,現在全世界(除外)只有40多家汽車整車制造商,但在,僅客車制造商就達130個左右,而且其中三分之二都在開發新能源汽車,致使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力量過于分散。此外,各地出臺的補貼相關鄭策有為當地企業量身定做的意味,車企的新能源汽車產品一般很難進入異地市場。“我們希望有相對公平的競爭環境。”劉國強認為,應將目前在25個城市以外地區實行的補貼相關鄭策加以推廣,即由財政直接補貼企業,并按實際節能效果補貼,以減少地方保護。

新能源乘用車企業分為傳統自主、外資、造車新勢力三大陣營。傳統自主占據國內新能源乘用車市場主導。比亞迪、上汽榮威、北汽、奇瑞等企業,從低端車型切入新能源市場,并向中市場滲透,自主研發三電技術,打造全新新能源平臺。外資憑借研發及資金優勢開始發力。當前主要以合資形式進入本土市場,如大眾與江淮、寶馬與長城、奔馳與比亞迪等,具備完善的研發體系和資金優勢,在新能源領域后來居上。造車新勢力大多不具備核心技術,蔚來、小鵬、威馬、理想等少數企業實現量產交付,都均未超過2萬輛。

(作者: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