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克鼎
西周晚期。原器通高93.1厘米,口徑75.6厘米,重201.5公斤,1890年(清光緒十六年)陜西扶風縣法門鎮任村出土。大克鼎又名克鼎和膳夫克鼎,與此鼎同出的還有小鼎七件、盨二件、鐘六件、镈一件,都是膳夫克所作之器。因此稱此鼎為大克鼎,小鼎為小克鼎。西周孝王時名叫克的大為祭祀祖父而鑄造。造型宏偉古樸,鼎口之上豎立雙耳,底部三足已開始向西周晚期的獸蹄形演化,顯得
1米銅鼎加工
大克鼎
西周晚期。原器通高93.1厘米,口徑75.6厘米,重201.5公斤,1890年(清光緒十六年)陜西扶風縣法門鎮任村出土。大克鼎又名克鼎和膳夫克鼎,與此鼎同出的還有小鼎七件、盨二件、鐘六件、镈一件,都是膳夫克所作之器。因此稱此鼎為大克鼎,小鼎為小克鼎。西周孝王時名叫克的大為祭祀祖父而鑄造。造型宏偉古樸,鼎口之上豎立雙耳,底部三足已開始向西周晚期的獸蹄形演化,顯得沉穩堅實。紋飾是三組對稱的變體夔紋和寬闊的竊曲紋,線條雄渾流暢。由于竊曲紋如同浪峰波谷環繞器身,因此又叫波曲紋。鼎腹內壁上銘文共28行290字,為西周大篆的之作。內容分為兩段:段是克對祖父師華父的頌揚與懷念,贊美他有謙虛的品格、美好的德行,能輔協王室,仁愛萬民,管理。英明的周天子銘記著師華父的偉績,提拔他的孫子克擔任王室的重要職務膳夫,負責傳達周天子的命令;第二段是冊命辭,周天子重申對克官職的任命,還賞賜給克許多禮服、田地、男隸、下層官吏和樂隊,克跪拜叩首,愉快地接受了任命和賞賜,乃鑄造大鼎歌頌天子的美德,祭祀祖父的。此鼎系周孝王時期鑄器,歷見著錄,流傳有緒,是研究西周奴隸制度的珍貴資料。

易縣盛藝銅藝雕塑有限公司
易縣盛藝銅藝雕塑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設計、鍛造、研發生產、加工、銷售、安裝及售后保修于一體的服務周到的銅雕塑生產廠家。
目前來說銅鼎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不是很常見,一般在特定的場合才能看到,但對于鼎我們大家都不陌生。銅鼎是商周時期的禮器之一,它是由陶制的三足鼎演變而來的,是作為烹煮食物的器具,后來主要用于宴享和祭祀。在歷史的不斷發展中,鼎成了統治政治權利的重要象征,視為鎮國之寶和傳國之寶,也是“明貴賤,別上下”等級制的標志。

司母戊鼎廠家問九鼎到底有多重,從《戰國策》開篇
司母戊鼎廠家問九鼎到底有多重,從《戰國策》開篇東周策《秦興師臨周求九鼎》一章記載的秦要侵略周奪取九鼎的故事便可得知一二:周人顏率有謀略,先鼓動齊國幫助驅秦,答應把九鼎給齊國,齊國來要,顏率便問齊王走哪條路,結果都不合適。
還說九鼎九個,一個要用九萬人,九九八十一萬人方全能拉走,顏率又說:“今大王縱有其人,何途之從而出臣竊為大王私憂之。”齊王曰:“子之數來者,猶無與耳!鳖伮试唬骸安桓移鄞髧捕ㄋ鶑某觯滓剡w鼎以待命!饼R王就不再提拉九鼎的事了。從這里看九鼎真夠重的,不過一定有夸張,但從這個文獻看,九鼎一定很重,還是九個。
現藏于博物館的迄今為止出土重單件青銅器——鑄銅司母戊鼎,高133cm、口長112cm、口寬79.2cm、重832.84kg,這么重的鼎無論誰天生神力,都不可能舉起來。目前舉重運動中的世界紀錄(105公斤級)抓舉214公斤,挺舉263公斤。易縣盛藝銅藝雕塑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設計、鍛造、研發生產、加工、銷售、安裝及售后保修于一體的服務周到的銅雕塑生產廠家。我們的產品包括:鍛銅浮雕、鍛銅圓雕、銅匾對聯、銅腐蝕陰刻、寺廟銅雕、銅裝飾、銅字、校園校徽銅雕、標識標牌、大型銅浮雕、城市雕塑、校園雕塑、不銹鋼雕塑、銅鼎等。

大克鼎頸部飾有三組對稱的變形獸面紋
大克鼎頸部飾有三組對稱的變形獸面紋,間以六道短棱脊;腹部飾一條兩方連續的大竊曲紋(即波曲紋),環繞全器一周。波曲紋的出現打破了獸面紋的對稱規律,擺脫了長期以來青銅器紋飾的靜態裝飾。它運用兩方連續的帶狀紋樣,形成連續反復,產生一種韻律感,給人以活潑舒暢的感受。周初以來的傳統紋飾至此已完全變形,進入紋樣轉變新時期,出色地融合了當時圖案及雕塑藝術的成就。鼎足上部另飾有突出的饕餮形象三組。鼎耳飾有相對的龍紋。易縣盛藝銅藝雕塑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設計、鍛造、研發生產、加工、銷售、安裝及售后保修于一體的服務周到的銅雕塑生產廠家。我們的產品包括:鍛銅浮雕、鍛銅圓雕、銅匾對聯、銅腐蝕陰刻、寺廟銅雕、銅裝飾、銅字、校園;浙~雕、標識標牌、大型銅浮雕、城市雕塑、校園雕塑、不銹鋼雕塑、銅鼎等。

(作者: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