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產(chǎn)中,常根據(jù)對鑄件性能的要求。按加熱溫度的不同,把回火分為低溫回火,中溫回火,和高溫回火。淬火和隨后的高溫回火相結(jié)合的熱處理工藝稱為調(diào)質(zhì),即在具有高度強度的同時,又有好的塑性韌性。
1、低溫回火:150-250℃ ,M回,減少內(nèi)應力和脆性,提高塑韌性,有較高的硬度和。用于制作量具、刀具和滾動軸承等。
2、中溫回火:350-500℃ ,T回,具有較高的彈性,有的塑
閥門鑄件廠家
在生產(chǎn)中,常根據(jù)對
鑄件性能的要求。按加熱溫度的不同,把回火分為低溫回火,中溫回火,和高溫回火。淬火和隨后的高溫回火相結(jié)合的熱處理工藝稱為調(diào)質(zhì),即在具有高度強度的同時,又有好的塑性韌性。
1、低溫回火:150-250℃ ,M回,減少內(nèi)應力和脆性,提高塑韌性,有較高的硬度和。用于制作量具、刀具和滾動軸承等。
2、中溫回火:350-500℃ ,T回,具有較高的彈性,有的塑性和硬度。用于制作彈簧、鍛模等。
3、高溫回火:500-650℃ ,S回,具有良好的綜合力學性能。用于制作齒輪、曲軸等。
通過對鋼件表面的加熱、冷卻而改變表層力學性能的金屬熱處理工藝。表面淬火是表面熱處理的主要內(nèi)容,其目的是獲得的表面層和有利的內(nèi)應力分布,以提高工件的能和性能。
電子束熱處理
早在上世紀70年始研究和應用。早期用于薄鋼帶、鋼絲的連續(xù)退火,能量密度 高可達10W/cm。電子束表面淬火除應在真空中進行外,其他特點與激光相同。當電子束轟擊金屬表面時,轟擊點被加熱。電子束穿透材料的取決于加速電壓和材料密度。例如,150kW的電子束在鐵表面上的理論穿透大約為0.076mm;在鋁表面上則可達0.16mm。
電子束在很短時間內(nèi)轟擊表面,表面溫度升高,而基體仍保持冷態(tài)。當電子束停止轟擊時,熱量向冷基體金屬傳導,從而使加熱表面自行淬火。為了地進行"自冷淬火",整個工件的體積和淬火表層的體積之間至少要保持5∶1的比例。表面溫度和淬透還與轟擊時間有關。電子束熱處理加熱,奧氏體化的時間僅零點幾秒甚至 短,因而工件表面晶粒很細,硬度比一般熱處理高,并具有良好的力學性。
鑄件順序凝固和同時凝固的原則
鑄件順序凝固原則
采取各種措施,鑄件按照遠離冒口的部分 先凝固,靠近胃口的部分后凝固,冒口本身 后凝固,這種思路和做法,稱為鑄件順序凝固原則。
順序凝固的優(yōu)點是:冒口的補縮作用好,可防止縮孔和縮松,獲得組織致密且無縮孔的鑄件。凝固收縮比較大、結(jié)晶溫度范圍又較窄的合金鑄件多采用這種凝固方式。
順序凝固的缺點是:由于鑄件各部分溫差大,容易產(chǎn)生應力、變形和熱裂。由于需要足夠大的冒口和 補貼,會降低工藝出品率,并增加去除冒口和補貼的工作量。
鑄造企業(yè)在生產(chǎn)過程中,難免遇到縮孔、氣泡、偏析等鑄件缺陷,造成鑄件成品率低,重新回爐生產(chǎn)又面臨著大量的人力、電能的消耗。如何減少鑄件缺陷是鑄造人士一直關心的問題。 就為大家整理了一份由 鑄造大師John Campbell 提出的減少鑄件缺陷的準則,希望對鑄造行業(yè)的同仁們有所幫助。
1、避免對流
對流危害與凝固時間有關。薄壁和厚壁鑄件都能不受對流危害影響。而對于中等壁厚鑄件:通過鑄件結(jié)構(gòu)或工藝來降低對流危害;
避免向上補縮;
澆滿后翻轉(zhuǎn)。
2、減少偏析
預防偏析并控制在標準范圍內(nèi),或客戶允許的成分超限區(qū)域。如果可能,盡量避免通道偏析。
3、減少殘余應力
輕合金固溶處理后不要進行水(冷水或熱水)介質(zhì)淬火。如果鑄件應力看起來不大,可采用聚合物淬火介質(zhì)或強制空氣淬火。
4、給定基準點
所有的鑄件都 給定用于尺寸檢查和加工的定位基準點。
(作者: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