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使用履帶式起重機運作的時候,肯定會碰到由于卷揚制動帶與制動器出現模式的現狀,以及溜鉤情況。那么我們應該采取什么措施進行維護。下面由我們的小編輯向大家講解。
1.制動器結構及原理
(1)制動器結構
該起重機的主卷揚液壓馬達通過減速器、離合器將動力給傳遞給卷筒,當卷筒轉動時,其上的鋼絲繩帶動主鉤升、降。卷揚制動器主要由制動鼓、制動帶、制動帶連接拉板、制動臂支座、制動臂、調整螺栓、制動回位彈簧、制動帶脫離彈簧、解除制動缸、自由落鉤制動缸、液壓缸支座、外框架、制動彈簧、內框架、自由落鉤制動推桿和連接銷等組成。
制動鼓1通過螺栓與卷筒連接,制動帶2套在制動鼓1外圓上,其一端通過制動帶連接拉板3與固定在起重機上機架上的制動臂支座4相連,另一端與制動臂5連接。當制動臂5繞制動臂支座4定位銷逆時針旋轉時,可將制動帶2拉緊,對制動鼓1實施制動。當制動臂5順時針旋轉時,可將制動帶2放松,制動作用消失。
制動帶2內表面鉚有摩擦帶,以增加制動帶2的摩擦力。調整螺栓6用于調整兩段制動帶的長度,從而調整制動帶2與制動鼓1之間的間隙。
回位彈簧7用于在制動解除時拉動制動臂5順時針轉動。制動回位彈簧7后部的調整螺桿,用于調整制動回位彈簧7的拉力。
制動帶脫離彈簧8沿制動帶2圓周布置,在解除制動時,利用制動帶脫離彈簧8的拉力可將制動帶2與制動鼓1脫離。制動帶脫離彈簧8張力也可通過螺母調整。
解除制動缸9、自由落鉤制動缸10安裝在液壓缸支座11上,液壓缸支座11通過螺栓固定在外框架12上,外框架12則通過銷軸固定在起重機機架上。
制動彈簧13一端頂在液壓缸支座11上,另一端頂在內框架14上,制動彈簧13的推力通過內框架14、自由落鉤制動推桿15、連接銷16作用在制動臂5上。
2)制動器原理
該制動器有3種狀態,即制動狀態、解除制動狀態和自由落鉤狀態。
制動狀態 卷揚機構未進行起升、下落操作時,制動器處于制動狀態。此時解除制動缸9的進油口P 1與回油油路接通,內框架14在制動彈簧13的作用下右移,將解除制動缸9的活塞壓縮,內框架14通過自由落鉤制動推桿15推動制動臂5逆時針轉動,將制動帶3收緊,對制動鼓1實施制動。
解除制動狀態 當卷揚機構進行起升、下落或自由落鉤時,制動器處于解除狀態。此時主卷揚先導油路的壓力油進入解除制動缸9的進油口P1,驅動解除制動缸9的活塞伸出,通過銷軸推動內框架14向左側移動,制動彈簧13被壓縮,制動臂5在回位彈簧7的拉力作用下順時針轉動,將制動帶2放松。制動帶2在制動帶脫離彈簧8的拉力作用下與制動鼓1脫離,實現制動解除。
自由落鉤狀態 使用自由落鉤工況時,需開啟自由落鉤開關,解除制動器的制動作用。此時,自由落鉤制動推桿15也在回位彈簧7的拉力作用下與內框架14一起向左移動。
在自由落鉤過程中,若踩下腳制動踏板,壓力油將進入自由落鉤制動缸10的進油口P 2,驅動自由落鉤制動缸10活塞伸出。制動缸10活塞伸出,推動自由落鉤制動推桿15沿內框架14上向右移動,制動臂5在自由落鉤制動推桿15的推動下,逆時針轉動,可實現對制動鼓1的制動。
2.故障排查
(1)原因分析
該起重機出現主鉤卷揚制動帶打滑、主鉤溜鉤時,維修人員先調整制動帶調整螺栓6,將制動帶2張緊,此時主鉤“溜鉤現象”消失。但將制動帶2張緊后,制動帶2與制動鼓1無法完全脫離,同時制動帶2與制動鼓1因摩擦產生異響。反復調整制動帶脫離彈簧8,仍無法保證制動帶2完全脫離。
無奈之下,又將調整螺栓6向放松制動方向進行微小調整,依靠制動帶2與制動鼓1的摩擦作用將制動器制動。使用一段時間后,制動鼓1與制動帶2出現磨損,制動帶2再次出現打滑,導致主鉤溜鉤現象再次出現。
經現場仔細觀察發現,在制動解除時,內框架14在解除制動缸9的作用下已將制動彈簧13完全壓縮,使自由落鉤制動推桿15的桿端與自由落鉤制動缸10活塞的端面頂在一起,因此造成制動臂5無法在回位彈簧8的作用下順時針旋轉,導致制動帶無法打開,制動解除不。
(2)排除過程
首先,將自由落鉤制動推桿15拆下(暫不使用自由落鉤功能),將制動器各個零件裝復。
其次,調整調整螺栓6,直至調整到主鉤單繩拉力時制動帶2不打滑。
再次,調整制動帶脫離彈簧8,直至制動帶2與制動鼓1的間隙均勻,反復在主鉤單繩拉力時試驗起鉤、落鉤、停止,確保其不出現溜鉤和制動帶與制動鼓摩擦現象。
然后,在制動解除狀態下測量自由落鉤制動缸10活塞端面到連接銷16中心的距離,按照此距離減去5mm的余量,將自由落鉤制動推桿15桿端切短。
,將自由落鉤制動推桿15安回原位,再次試車,制動器制動、解除制動、自由落鉤各項功能都正常。
經過對該履帶起重機主卷揚制動器的維修調整后,該起重機使用至今,再未發生主卷揚制動帶打滑導致的主鉤溜鉤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