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苗培育方法
首先要選擇好苗床,苗床要選擇光照充足而且沒有病菌的苗床進行培育,土塊選擇平坦地塊,同時保證排水良好,地勢相對較高的地塊進行培育。然后整體床土,床土要求疏松、肥沃、土壤病菌較少的床土,床土為沙質土壤,這樣更有利于增加土壤的通透性。
其次把床土鋪平以后再上面適當放入一些農家肥,比如牛糞、馬糞等,以提高后續紅薯苗的發芽率和紅薯苗的質量。然后將選好的紅薯
普薯32種苗
紅薯苗培育方法
首先要選擇好苗床,苗床要選擇光照充足而且沒有病菌的苗床進行培育,土塊選擇平坦地塊,同時保證排水良好,地勢相對較高的地塊進行培育。然后整體床土,床土要求疏松、肥沃、土壤病菌較少的床土,床土為沙質土壤,這樣更有利于增加土壤的通透性。
其次把床土鋪平以后再上面適當放入一些農家肥,比如牛糞、馬糞等,以提高后續紅薯苗的發芽率和紅薯苗的質量。然后將選好的紅薯塊切片插入準備好的床土當中,然后蓋上塑料薄膜。
薯塊要求質量完好、大小均勻而且薯皮光澤比較好的薯塊品種。同時為了防止,可以在薯塊切面位置50%的多菌靈浸泡一段時間再進行培育。
紅薯窖藏中爛窖的原因及防止方法
引起爛窖的主要原因是:
1、收藏偏遲和薯皮損傷。紅薯是一種喜溫作物,在攝氏14℃以下就停止生長,如果收獲時大量挖傷或擦傷薯皮,就為病菌打開了方便之門,這樣的紅薯入窖后就容易腐爛。
2、薯窖保溫條件差。如果紅薯窖挖得太淺,或進窖后覆蓋窖口過遲,或窖大而貯藏紅薯過少,或嚴冬季節經常開窖取食,使窖內熱氣保不住,紅薯多次遭低溫影響。
3、封窖過早換氣不夠。紅薯入窖前期,薯塊未進入休眠期,呼吸作用旺盛,溫度濕度迅速上升,如果封窖過早,或開窖換氣不夠,就會造成窖內高溫高濕,這樣軟腐病極易發生。
4、舊窖修整、消毒不好。凡貯藏過紅薯,且爛過窖的老薯窖,窖內都有大量的病菌存在。一旦窖內溫度9℃、濕度在95%時,病菌就很快侵入薯塊而造成“爛窖”損失。
防止貯薯爛窖的方法主要有:
1.適時收獲,減少損傷。
2.嚴格舊窖消毒。入窖前,要將窖內四周老土層清理出去,再用柴草熏燒15分鐘左右,并用或殺菌靈消毒劑噴灑進行消毒,然后在窖底撒一層新鮮生石灰、石灰上鋪一層沙土,分層堆放紅薯。
3.適時封窖,注意通風保溫。入窖后15~20天內可不封窖,保持15~16℃,濕度80%~90%,這段時間要注意通風。此后為貯藏期,溫度控制在13***15℃為宜。嚴冬封窖后不要經常開窖,并防止雨雪入窖。
入窖后的紅薯儲藏技術怎樣可靠
甘薯收獲后,除留少量鮮食外,大部分需要進行儲藏。但由于甘薯塊根體積大,含水量高,組織幼嫩,皮薄易損。若是儲藏不當易發生腐爛,造成重大損失。入窖后的紅薯儲藏技術怎樣可靠
1、甘薯的適時收獲和入窖前的薯塊處理
當秋季氣溫降到18℃時,即可收獲甘薯,要在氣溫降到10℃以前收獲完畢。用50%辛硫磷1000液蘸苗20分鐘,可殺滅莖線蟲病,預防病蟲害在田間危害傳播。收獲過早,甘薯產量低。收獲過晚,易受冷害,不耐儲藏。收獲時要輕挖、輕運、輕放,減少人為傷害。入窖前對薯塊要仔細挑選,剔除帶病、蟲咬、破損的薯塊。對于水淹的薯塊要在窖前空地晾曬3~4天。
2、薯窖消毒
紅薯儲藏技術
如果使用舊窖儲藏甘薯,應先將舊壁剝去2厘米,底部挖除10厘米,用石灰漿涂粉窖壁,或用加水噴灑。發過病的舊窖還要用密閉熏蒸消毒。補充葉酸和維生素B6有助于降低血液中高半胱氨酸水平,后者可損傷動脈血管,是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新窖也進行消毒處理。窖深2米,寬1.5米,長度隨儲量而定,開口向南。窖頂每隔80厘米放一根木棍,上面鋪20厘米玉米秸稈,或麥秸、豆秸等。上面覆土50厘米。甘薯的儲藏量不能超過薯窖容積的2/3,留出空間通風排濕。
3、入窖后紅薯儲藏技術的管理。
入窖后的20天內,因溫度高、濕度大,薯塊易發汗現象,使堆表薯塊造成濕害,可在薯堆上覆蓋一層干草,白開窖門通風,晚上關閉,使窖溫穩定。一般行間距是60-80厘米,株間距為30-40厘米的間隔栽種。甘薯入窖20天后,氣溫進一步降低,應注意甘薯的防寒保溫。封閉窖口,薯堆上加蓋干草,保證溫度不10℃。春暖后,氣溫回升,應及時通風換氣,降低窖內溫度,減少薯塊養分消耗,延長儲藏時間。紅薯儲藏技術的可靠性影響著甘薯的壽命。
(作者: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