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60鍍硬鉻添加劑工藝特點
●硬度高
○TS-60工藝的硬度為HV900-1200(HRC66-74),明顯高于傳統(tǒng)鍍鉻的HV700-1000(HRC56-69)。注:硬鉻硬度的下限值為HV750(HRC62)。
●性高
用Taber磨蝕機的磨蝕實驗,以每10000轉的鉻層損失,重量(mg)計算得出的結果顯示:TS-60工藝鍍出的鉻層每10000轉損失9mg,而傳統(tǒng)鍍鉻損失量為11.8mg。即TS-60工藝較傳統(tǒng)鍍鉻抗磨損能力提高25%左右。
●光亮度高
○TS-60工藝鍍出的鍍層更加細致,從而其光亮度遠高于傳統(tǒng)鍍鉻。傳統(tǒng)鍍鉻隨鍍層厚度的增加其表現(xiàn)越來越粗糙,光亮度下降,而TS-60工藝的鍍層厚度即使鍍到了500微米以上,其鍍層仍可保持沒有結瘤或芽狀生長點,鍍層仍然平滑光亮。
○TS-60的光亮度遠高于傳統(tǒng)鉻,這用肉眼即可輕易區(qū)分開來。這無疑可使硬鉻的外觀質(zhì)量特別是對那些鍍后不再進行精飾加工,或無法進行精飾加工的工件(如:網(wǎng)輥、花輥、滾花軸、瓦楞輥等)的外觀質(zhì)量有了明顯提高。
根據(jù)我們的對比試驗,用肉眼辨別在光潔度為1.6的工件上用TS-60工藝鍍出的工件,光亮度明顯高于傳統(tǒng)鍍鉻鍍出的工件(且在傳統(tǒng)鍍后又加了一遍磨砂工藝的條件下)。
●抗腐蝕性高
○鍍層對基體金屬的保護就其機理而言分為兩種。一種是機械保護,一種是電化學保護。
○機械保護系指鍍層將基體金屬包裹,使之與大氣或腐蝕介質(zhì)隔離,從而達到有效地防止基體金屬被腐蝕。機械保護作用的先決條件是鍍層沒有穿透到基體的空隙或裂紋。
○電化學保護的機理是,不同的金屬其電極電位不同,在它們相接觸時,在腐蝕介質(zhì)的條件下形成原電池,電位較負的成為原電池陽極,電位較正的成為陰極,相互之間產(chǎn)生腐蝕電流,其中電位較負的陽極被加速腐蝕而有效的保護電位較正的陰極,這就是電化學保護作用。換句話說鍍層金屬對基體金屬能起到電化學保護的先決條件是,鍍層金屬的電極電位,必須較基體金屬的電極電位負,否則不僅不能有效保護,反而會加速使基體金屬被腐蝕。
○硬鉻層的厚度在0.25微米時是微孔的,超過0.5微米便出現(xiàn)網(wǎng)狀裂紋,這種裂紋是在正常操作條件下因有Cr的沉積而形成的。在鍍層未達到一定的厚度時,存在有直穿到基體的裂紋,故在這種情況下鍍層對基體無法實施有效地機械保護,從電化學保護角度而言,又因Cr在空氣中極易鈍化而使得其電極電位比鐵正,故它對基體鐵而言也無法起到電化學保護作用,反而因鉻層的存在,會加速那些穿到鐵基部分的鐵被加速腐蝕,嚴重時鐵的腐蝕產(chǎn)物體積漲大,會將鉻層頂裂、頂?shù),這就是硬鉻為什么不能有效保護鐵的根本原因。
○軟鉻(乳白鉻)是無裂紋的,硬鉻在達一定厚度時裂紋相互彌合而沒有了穿到基體的裂紋,這兩種情況下,鉻才能對基體起到機械保護作用。
○TS-60工藝與傳統(tǒng)鍍鉻相比,微裂紋情況是不同的。傳統(tǒng)鍍鉻裂紋少,粗大且深,從電化學腐蝕機理而言,其腐蝕電流就大,故其抗蝕性就差,而TS-60工藝裂紋是微裂紋鉻,每厘米裂紋數(shù)在400-1000條,其裂紋細、淺,故腐蝕電流就小,抗蝕性也就高。
○傳統(tǒng)鉻在光潔度1.6以上時,一般鍍層厚度在150微米以上,裂紋可以彌合而起到了機械保護作用,而TS-60所鍍鉻層因其裂紋較淺,故彌合所需的臨界厚度也就相對于傳統(tǒng)鉻的厚度更薄。
換言之,TS-60鍍鉻可以較傳統(tǒng)鍍鉻降低鍍層厚度,而保持抗蝕性不變。
●其他
○沉積等量的鉻,其副反應析出的氫氣量,TS-60工藝為傳統(tǒng)鍍鉻的60%,故對基體的滲氫應相對少些。
○TS-60工藝在均鍍能力上,在高電流區(qū)高于傳統(tǒng)鉻,在低電流區(qū)傳統(tǒng)鉻。
○TS-60工藝的微裂紋的存在還可改善鍍層的其它性能,如應用于汽缸、活塞環(huán)、和汽車減震器可提高油缸表面的儲油性能。注:國外的汽車減震器必須用微裂紋鉻。
○TS-60工藝的陰極電流效率較傳統(tǒng)鍍鉻約高1.5倍左右,可節(jié)省電能,并提高設備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