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灌注樁超聲檢測的原理與方法 混凝土灌注樁超聲檢測法是在樁內預埋若干根平行于樁的縱軸的聲測管道,將超聲探頭通過聲測管直接伸人樁身混凝土內部進行逐點,逐段探測。其基本原理與上部結構構件的超聲探傷原理相同,即根據超聲脈沖穿越被測混凝土時傳播時間、傳播速度及能量的變化反映缺陷的存在,并估算混凝土的抗壓強度和質量均勻性。但由于樁的混凝土灌注條件與上部結構的成型條件完全不同,尤其是水下灌注時差異更大,混凝土的配合比、灌注后的離析程度、聲測管的平行度等許多因素,都會嚴重影響對缺陷的判斷和對強度及均勻性的推算,因此,灌注樁的超聲檢測必須有一套適合其特點的方法和判據,而不能完全延用上部結構檢測的現有方法。 一、灌注樁超聲檢測法的檢測方法和基本檢測參量灌柱樁的超聲檢測法檢測方式通常采用雙孔檢測。在樁內預埋兩根以上的管道,把發射探頭和接收探頭分別置于兩根管道中如圖3所示,檢測時超聲脈沖穿過兩管道之間的混凝土這種檢測方式的實際有效范圍,即為超聲脈沖人發射探頭到接收探頭所穿過的范圍。隨著兩探頭沿樁的縱軸方向同步升降,使超聲脈沖掃過樁的整個縱剖面,從而可得到各項聲參數沿樁的縱剖面的變化數據。由于實測時是沿縱剖面逐點移動換能器、逐點測讀各項聲參數,測點間距一般采用20~40cm,若遇到缺陷可疑區,應加密測點。為了避免水平斷縫被漏測,可采用斜測方法,即兩探頭之間有一定高差,其水平測角可取30o ~40o ;若采用自動提拉設備,測點距離可視提拉速度及數據采集速度而定。雙孔測量時,根據兩探頭相對高程的變化,可分為平測、斜測扇形掃測等方式,如圖3所示,在檢測時視實際需要靈活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