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面上以蒙特梭利教育為理念早教中心很多,衡量一個早教中心是否吸收蒙特梭利理念主要取決于:一,教師,一個的蒙特梭利教師是否經過機構培訓0-3或者3-6師資培訓認證。一般國際同行做法要達到300小時課程,超過200小時實習。目前行比較機構是美國蒙特梭利協會與國際蒙特梭利協會。二,環境,環境是蒙特梭利教室重要條件,是否擁有豐富的教具,教具是否經過機構環保檢測。這些都非常重要。三,出于對教育法創始人的尊重,國際上通行的做法是取瑪利婭蒙特梭利全稱(意大利語:Maria Montessori,1870年8月31日-1952年5月6日)。上海蒙特梭利教育集團旗下早教稱呼應該是“瑪利婭蒙特梭利早教世家”,除此之外并非上海蒙特梭利集團直營早教,還將構成侵權。上海蒙特梭利教育集團擁有蒙特梭利相關資源在商標與教案著作權。以兒童為中心,尊重兒童;抓住此階段兒童的敏感期,有針對性地設置環境,蒙氏理念中是以環境來完成教學的不“教”的教育。 0-1歲嬰NIDO嬰兒之家(0-1歲):幼兒特性:此階段的幼兒的發展伴隨著運動敏感期(0-18月)及語言敏感期(0-6歲),這一階段的幼兒喜歡抓握、觸摸,完成從翻身到爬行,站立到行走的過程。開始了獨立探索世界之旅。環境創設:蒙特梭利眾多完備環境中,早教培訓,第,一個就是NIDO,意大利文“鳥巢”的意思,參照母體的子宮環境,舒適、寧靜、恒溫,由于其飲食結構的需要,無法與母親分離,所以NIDO是安全的親子環境。隨著嬰兒運動能力發展,對于周圍環境的探索欲望更加強烈,早教親子活動,NIDO環境中的桌椅等可扶物必須穩而重;地面軟硬適中,適于爬行和學步;幼兒觸手可及的物的材質安全、無隱患;NIDO也為新生兒提供了循序漸進的感官引導。味覺(輔食添加)、聽覺(音樂環境)、視覺(追蹤視物)、觸覺(手眼協調)、潛艇平衡覺等多感官環境,以促使感覺統合。課程設計理念:NIDO是嬰兒和母親分離后開始適應獨立的第,一環境。課程設計考慮到新生兒的生理及心理特性。生理方面需要大量的肢體運動及感官刺激,新北早教培訓,為行走和獨立探索世界做準備,同時也需要母乳喂養;心理方面需要母親的照顧和撫慰,所以NIDO是親子課堂。1-2歲嬰IC幼兒之家(1-2歲):幼兒特性:此階段的幼兒大運動、精細動作、體能飛速發展期。可以蹲下再站起,有跑的前期征兆,喜歡爬樓梯;主動配合穿衣、懂得再見、歡迎,出現自我意識,有強烈的自我意愿表達,如要,不要;對語言的理解和駕馭能力提升,能夠叫簡單的名字,能夠對于親近人發出的指令聯想出相應的動作等;具備握筆涂鴉的能力。環境創設:IC幼兒之家作為蒙特梭利第二環境,保持NIDO中風格——以兒童為中心,將兒童熟習的日常環境按比例縮小,以便兒童從中找出自己與環境的關聯,便于幼兒自主選擇,自我構建。隨著大運動、精細動作、體能的飛速發展,此階段的兒童好奇心與探索能力成正比,由于其認知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環境中易碎、尖銳物品的放置要安全,桌椅等可移動物品的重量需以兒童方便使用為準(兒童要按照自己的需求挪動桌椅,所以不能過重);IC幼兒之家里為重要的區域之一:日常生活區,通過豐富的日常操作學會照顧自、己照顧環境,從而達成自我構建。IC的另一重要區域就是它提供了比NIDO更為豐富的感官體驗,豐富的感官教具會給兒童帶來更為豐富的感官刺激。課程設計理念:1-3歲是孩子肢體與語言得到發展的時期,孩子也開始由被動社交開始轉向主動社交。孩子也開始慢慢有了獨立意識與自我表達的意愿。嬰兒期的孩子對曲調還不是很敏感,對他產生刺激的是音樂是節奏,所以我們在初期對孩子引入的是以節奏訓練為基礎的課程。我們鼓勵幼兒通過發聲歌唱來表達自己。透過游戲律動,歌謠,武進早教培訓,故事,樂器,圖譜以及戲劇表演等讓孩子們走進音樂的殿堂。律動為主訓練寶寶的肢體協調性,通過學習不同文化的歌曲,感受不同的音樂風格、結構、調性、節奏、模式。歌謠、故事讓孩子學習穩定的節奏,讓幼兒通過故事圖片展開豐富的音樂聯想。通過樂器、基本聲勢學習,以及對古典樂曲的欣賞充分體現了音樂教育的綜合性。通過故事學習簡單的樂理知識,包括各種簡單的音符等等,讓孩子初步理解各種音符時值的長短。通過圖譜游戲來學習世界名曲,讓孩子通過肢體及聲勢動作來學習古典樂曲當中的節奏。通過戲劇表演,讓孩子明確角色的劃分,加強樂理和復雜的節奏型的學習提升孩子對音樂理解與吸收。 產品:蒙特梭利早教中心供貨總量:不限產品價格:議定包裝規格:不限物流說明:貨運及物流交貨說明:按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