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彩色透水混凝土張經理特惠!
海綿城市建設,您還不知彩色透水混凝土的性,看完這個您就了然了
1.高透水性:透水混凝土擁有15%-25%的孔隙,能夠使透水速度達到31-52升/米/小時,遠遠高于有效的降雨在的排水配置下的排出速度。
2.高承載力:經檢測機關鑒定,透水混凝土的承載力完全能夠達到C20-C25混凝土的承載標準,高于一般透水磚的承載力 良好的裝飾效果:透水混凝土擁有色彩優化配比方案,能夠配合設計師創意,實現不同環境和個性所要求的裝飾風格。這是一般透水磚很難實現的。
3. 易維護性:人們所擔心的孔隙堵塞問題是沒有必要的,特有的透水性鋪裝系統使其只需通過高壓水洗的方式就可以輕而易舉的解決。
4.抗凍融性:透水混凝土比一般混凝土路面擁有更強的抗凍融能力,不會受凍融影響面斷裂因為它的結構本身有較大的孔隙。
5.性:透水混凝土的性能優于瀝清,接近于普通的地坪,避免了一般透水磚存在的使用年限短,不經濟等缺點。
6. 高散熱性:材料的密度本身較低(15-25%的空隙)降低了熱儲存的能力,的孔隙結構使得較低的地下溫度傳入地面從而降低整個鋪裝地面的溫度,這些特點使透水混凝土在吸熱和儲熱功能方面接近于自然植被所覆的地面。
彩色透水混凝土適用場所和施工要求及膠結料配比
彩色生態透水混凝土使用在哪些場所
1、園林景觀道路
2、體育場 、戶外停車場
3、城市廣場
4、高檔小區各種地面鋪裝
5、主題公園
6、消防通道、園路、游泳池周邊
7、風景名勝區
8、高爾夫球場電車道等
9、商業街、人行道、車行道
彩色透水地坪在施工時對場地的基礎要求:
1、場地及基層級配要求: a、素土夯實; b、攤鋪40cm厚度,粒徑為20cm-30cm塊狀片石,機械碾壓; c、攤鋪10cm厚度,粒徑為1cm-2cm石子,找平; d、場地要求使用功能為車行道時,建議基層攤鋪C25混凝土30-50公分。
2、機械要求: a、攪拌設備強力攪拌機、滾筒式攪拌機、磨盤式攪拌機(根據施工面 積及厚度要求采用不同的攪拌設備); b、攤鋪設備小型或中型平板震動機、地坪收光機、桿式滾動壓實機、 保護劑噴涂機; c、場內材料轉運設備。
3、人工要求: 完整班組人員構成(按厚度5cm,500平方米/天計算):技工5-7名, 壯工10-15名(若現場施工作業面窄小,造成場內材料轉動采用非機械,則視現場情況增加壯工人員),
4、施工指南: a、在達到基層級配要求的作業面上,均勻攤鋪攪拌均勻的彩色透水混凝土其厚度根據使用功能而異:人行道及輕車道一次性攤鋪8cm厚度彩色透水混凝土;車行道分層攤鋪8cm素色+4cm彩色透水混凝土。 b、使用平板震動機對攤鋪作業面邊角處進行分層震動壓實。 c、使用桿式滾動壓實機對作業面進行分層震動壓實。 d、使用地坪收光機對壓實后的作業面進行精收光、抹平。 e、保護施工現場3-5天,等待整體透水混凝土完全干燥。 f、對完工面進行保護劑的噴涂作業。 g、養護12-23天,方可交付使用。
透水混凝土配合比: 1、人行道及輕車道(試驗強度C25)- 透水膠結料 :42.5Mpa水泥 :骨料 1 : 2.5 : 15.8 2、機動車道及停車場(試驗強度C30)- 透水膠結料 :42.5Mpa水泥 :骨料 1 : 2.2 : 13.5
可滲水透水混凝土路面是(海綿城市)的重要部分 上海璟石地坪工程有限公司
可滲水透水混凝土路面是(海綿城市)的重要部分
11月2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對外印發《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這意味著今后我國城鎮排水防澇系統的建設將不再以“修大管子”為主,建設理念將發生轉變。 把雨水從包袱變成解渴財富 近些年來,逢雨必澇逐漸演變為我國大中城市的痼疾。然而,不再“城中看海”卻不僅僅是管道擴容這么簡單。 “目前我國99%的城市都是快排模式,雨水落到硬化地面只能從管道里集中快排。強降雨一來就感覺修多大的管道都不夠用,而且許多嚴重缺水的城市就這么讓70%的雨水白白流失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建設司副巡視員章林偉以深圳光明新區舉例,這個年均降雨量1935毫米、汛期暴雨集中的城區,一方面有26個易澇點,內澇嚴重;另一方面又嚴重缺水,70%以上的用水靠從區外調水。“這說明城市排澇抗旱的思路必須調整,把雨水這個包袱變成城市解渴的財富。”
清華大學校長、環境咨詢委員會委員陳吉寧教授介紹,海綿城市就是比喻城市像海綿一樣,遇到有降雨時能夠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滲透、凈化雨水,補充地下水、調節水循環;在干旱缺水時有條件將蓄存的水釋放出來,并加以利用,從而讓水在城市中的遷移活動更加“自然”。 建設海綿城市,首先要扭轉觀念。傳統城市建設模式,處處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設施來排水,以“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為主要規劃設計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澇,旱澇急轉。根據《指南》,今后城市建設將強調優先利用植草溝、雨水花園、下沉式綠地等“綠色”措施來組織排水,以“慢排緩釋”和“源頭分散”控制為主要規劃設計理念。 道路透水鋪裝形成海綿體 建海綿城市就要有“海綿體”。城市“海綿體”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綠地、花園、可滲透路面這樣的城市配套設施。雨水通過這些“海綿體”下滲、滯蓄、凈化、回用,后剩余部分徑流通過管網、泵站外排,從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統的標準,緩減城市內澇的壓力。透水混凝土又稱多孔混凝土,也可稱排水混凝土。其由歐美、日本等針對原城市道路的路面的缺陷,開發使用的一種能讓雨水流入地下,有效補充地下水;并能有效的消除地面上的油類化合物等對環境污染的危害;同時,是保護自然、維護生態平衡、能緩解城市熱島效應的優良的鋪裝材料; 其有利于人類生存環境的良性發展及城市雨水管理與水污染防治等工作上,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