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推進南寧城市管理改革前沿陣地和“試驗田”,南寧經開區自去年9月正式啟動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以來,采取以點帶面的方式,選取了人流密集的金凱苑、錦繡江南南區、金康天和時代、盛天領域及匯東星城一期5個小區,全面開展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如今半年多過去了,試點小區有什么變化,日前,記者前去探訪。
廣西南寧投放分類垃圾桶共437個
走進金凱苑小區,一眼就能看到單元樓下設置的垃圾分類回收點:灰色的頂篷,紅色的木制框架,內部放置著綠、藍、灰三色垃圾桶,分別代表廚余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每個垃圾桶上方都懸掛著標識牌,哪個桶收納哪種垃圾一目了然。
像這樣的垃圾分類回收點在試點小區的每棟單元樓下都有。記者看到居民小胡正好提著一袋垃圾走來,“這些都是收快遞留下的紙盒,是可以回收的。”他說完便順手把垃圾扔進了可回收物的垃圾桶里。
經開區城市的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經開區在首推的5個試點小區里,一共設置了垃圾分類點101個,配置分類垃圾桶437個。同時,還為小區居民發放分類垃圾桶及垃圾分類袋。截至目前,一共發放了家用分類垃圾桶上萬個,垃圾分類袋近58萬個。”
廣西分類垃圾桶價格
包干制度使宣傳到戶到人
“你知道垃圾要分類嗎?”記者隨機采訪了金凱苑小區居民,他們絕大多數回答“知道”,并且在身體力行。
居民參與率高,得益于給力到位的宣傳。各試點小區利用物業公司微信平臺、業主Q群等網絡媒介作為宣傳陣地,將垃圾分類意義和具體實施方法在居民中傳遞,讓群眾口口相傳,戶戶皆知。各試點小區還實行網格化分片包干制度,由社區工作者、義務督導員、物業工作人員實行樓道包干,負責對每戶家庭進行走訪宣傳、垃圾袋發放和跟蹤監督,實現分類工作的精細化管理。在每日7時至8時和19時至20時丟棄垃圾高峰期,包干責任人員還會站在垃圾桶旁進行指導,提高分類垃圾正確投放率。
而活躍于每個小區的夕陽紅志愿服務隊,每星期開展不少于3次的志愿服務活動,主動上門入戶,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活動,向群眾講解垃圾分類知識,指導居民科學分類、正確投放。
生活垃圾同比減少約36噸
“過去沒有設置垃圾分類回收點的時候,所有垃圾都混在一起放,時間一長就會發臭,引來老鼠、蟑螂。現在大部分人都能自覺把垃圾分類好,倒入相應垃圾桶內,大大改善了環境衛生。”金凱苑一名保安說。
經開區城市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現在試點小區住戶家中基本都擺放并按指導使用分類垃圾桶,居民生活垃圾的正確投放率已經達到70%。
在試點小區,垃圾分類正成為一種自覺行為,一種良好習慣。金凱苑小區居民王萬喜說,剛開始時覺得很麻煩。堅持垃圾分類一段時間后,現在已經養成習慣,并影響帶動了家人。
而據廚余垃圾回收公司統計,經開區開展垃圾分類以來,廚余垃圾回收公司每日派出車輛前往試點小區收運廚余垃圾,日平均收運量約為1.2噸,相當于經開區每月運往垃圾填埋場的生活垃圾同比減少了約36噸,初步實現了垃圾資源化、減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