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巖陶粒
又稱膨脹頁巖。以黏土質頁巖、板巖等經破碎、篩分,或粉磨后成球,燒脹而成的粒徑在5㎜以上的輕粗集料為頁巖陶粒。頁巖陶粒按工藝方法分為:經破碎、篩分、燒脹而成的普通型頁巖陶粒;經粉磨、成球、燒脹而成的圓球形頁巖陶粒。
黏土陶粒、粉煤灰陶粒、頁巖陶粒適用于保溫用的、結構保溫用的輕集料混凝土,也可用于結構用的輕集料混凝土。目前頁巖陶粒的主要用途是生產輕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和輕質隔墻板。
陶粒按形狀分為碎石型陶粒、圓球形陶粒和圓柱形陶粒。
(1)碎石形陶粒
碎石型陶粒一般用天然礦石生產,先將石塊粉碎、焙燒,然后進行篩粉;也可用天然及人工輕質原料如浮石、火山渣、煤渣、自然或煅燒煤矸石等,直接破碎篩分而得。
(2)圓球形陶粒
圓球形陶粒是采用圓盤造粒機生產。先將原料磨粉,然后加水造粒,制成圓球再進行焙燒或養護而成。目前我國的陶粒大部分是這種品種。
(3)圓柱形陶粒
圓柱型陶粒一般采用塑性擠出成型。先制成泥條,再切割成圓柱形狀。這種陶粒適合于塑性較高的等黏土原料,產量相對較低。圓柱料坯若采用回磚窯焙燒,圓柱體在窯內滾動成橢圓形。
頁巖陶粒的生產過程一般分為五個階段,生料制備、烘干、預熱、焙燒以及冷卻。頁巖原礦經顎式破碎機破碎,破碎后過篩,選擇3mm~5mm粒徑顆粒作為生料,然后將生料送入電爐預熱,預熱完畢立刻送入已經處于目標溫度的電陰爐中焙燒,焙燒完畢后,室溫冷卻得到陶粒。
頁巖生料的烘干、預熱、焙燒、冷卻時間及溫度選擇稱之為陶粒的焙燒制度,研究陶粒焙燒制度是陶粒焙燒研究的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