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實驗目的
1.觀察降水與降水入滲過程,確定潛水面形狀,演示不同條件下的潛水流網。
2.可完整顯示河間地塊潛水補給、逕流、排泄特征及空間的分布狀態,地下分水嶺的形成、遷移、并運用地下水運動基本定律分析水文地質問題。
二.技術指標
1.槽體:內盛均質砂,模擬含水層。
2.降雨器:模擬降雨,模擬6種雨型,可控制雨量大小及降雨的分布。
3.模擬井:二個完整井和二個非完整井分別裝在儀器的正面A面和背面B 面,均可人為對任一井進行抽注水模擬,也可聯合抽注水。
4.模擬集水廊道:可人為控制集水廊道的排水。
5.測壓點:與測壓管架上的測壓管連通,可以測定任一測壓點的測壓水頭,與示蹤劑注入瓶連通可以演示流線。
6.裝置外形尺寸:2000×450×1600mm。
三.主要配置及參數
1.模擬箱槽體1套:透明有機玻璃材質、厚度14mm,長×寬×高1000mm×200mm×700mm,含降雨裝置、模擬井、模擬集水廊道、示蹤劑注入裝置1套、測壓點72個。
2.測壓板:讀數精度為 1mm。測壓管:透明有機玻璃材質、壁厚1mm。自動排氣系統1套。
3.高度可調穩水箱、有機玻璃絲桿2套。
4.石英砂1批:粒徑為 40-60目。
5.循環水箱:白色PP板、厚度10mm。
6.潛水泵1臺:AP3500。
7.流量測量與調節:轉子流量計,液體流量1個(量程100-1000L/H)。
8.蠕動泵1臺:BS100-1A、抽注水使用。
9.304不銹鋼臺面、拉絲銀雙色板標牌(包括設備名稱,設備各主要組成單元的名稱)。
10.電源控制系統:雙面亞光密紋噴塑電控箱1只、帶燈自鎖按鈕開關(正泰)、線槽等組成,控制箱面板采用鋁質凹字技術制作。
11.公元ERA配套連接管道和閥門、彎頭。
12.不銹鋼框架實驗臺(30*30mm不銹鋼方管、配腳輪均為萬向輪帶禁錮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