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桂,常綠喬木,樟目樟科植物,又名(大葉天竺桂、竺香,山肉桂、土肉桂、土桂、山玉桂),高10-15米,胸徑30-35厘米。枝條細弱,圓柱形,極無毛,紅色或紅褐色,具香氣。葉近對生或在枝條上部者互生,卵圓狀長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革質(zhì),上面綠色,光亮,下面灰綠色。花期4-5月,果期7-9月。
【習性】中性樹種。幼年期耐陰。喜溫暖濕潤氣候,在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上生長,中性土壤亦能適應。對有毒氣體抗性強。
【栽培方法】天竺桂不耐澇濕,栽植應選擇疏松肥沃,排水量好的酸性砂壤土或壤土的地塊做苗圃地,整地后做成低畦。整地時,可加入適量的腐熟農(nóng)家肥與土拌勻。喜光照,注意幼年期庇蔭和防寒,移植時必須帶土球,還需適當修剪枝葉。
【經(jīng)濟價值】枝葉及樹皮可提取香油,可做香精及香料原料。果核含脂肪,可做肥皂及潤滑油。木材堅硬而耐久,耐水濕,可供建筑、造船、橋梁、車輛及家具等用。
【藥用價值】根、樹皮(桂皮)、枝葉,主治:祛寒鎮(zhèn)痛,行氣健胃。用于風濕痛,腹痛及創(chuàng)傷出血。
【綠化價值】天竺桂長勢強,樹冠擴展快,并能露地過冬,加上樹姿優(yōu)美,抗污染,觀賞價值高,病蟲害很少的特點,常被用作行道樹或庭園樹種栽培。同時,也用作造林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