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芭拉多葡萄苗:又名黑芭拉蒂,歐亞種,用米山3號與紅芭拉多雜交選育而成的極早熟品種,重8—10克,穗重500克,圓錐型,果粒長橢圓形,含糖量18—21%,含糖量23%,含種子2—3粒,始花期及花后15天用赤霉素可無核化處理,從萌芽到成熟100天,果實成熟后掛樹2個半月,果粉比紅芭拉多要多,果皮薄,肉質脆,味濃香甜,可連皮吃,植株初期長勢一般,后期成長速度快,樹勢旺盛,每果枝平均著生果穗1—2個,不裂果,耐儲運,是目前早熟品種中早的一個,果粒在袋中能完全著色,該品種不需要人工整穗,蔬粒,可節省大量勞動力,是陸地和大棚栽培的品種,適合南北方栽培,南方多雨地區一定要采用避雨栽培。品種,比夏黑早5—7天,浙江6月底成熟,遼寧地區7月20日成熟。大棚葡萄栽培
我國的葡萄設施栽培起步較早,早在50年代遼寧、北京、天津、黑龍江等地就已開始進行棚室葡萄栽培的研究,但的棚室生產始于80年代末期。尤其是近年來,隨著塑料棚室的推廣和栽培技術的改進,葡萄設施栽培迅速發展起來。
陜縣原種場從1998年起開始進行葡萄設施栽培,主要采取日光溫室栽培和塑料薄膜冷棚栽培,提早葡萄成熟。通過采取合理的措施,使當年定植的葡萄叫(緋紅品種),當年扣棚,次年5月中旬成熟,畝產1050公斤,產值7350元,三年生樹666.7米2產量2240公斤,每公斤價格7元,產值15680元,比露地早上市30--40天。若在溫室中進行人為加溫,成熟期還可提前,經濟效益會更佳;采取塑料薄膜不加溫,不蓋草簾的緋紅葡萄6月初成熟,比露地早上市20--25天,666.7m2產值1萬元左右。這種方法在勞動力不足的情況下,可栽植,照樣能夠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為了進一步使葡萄周年上市,特別是冬、春季節,可對一些成熟晚的品種采取一些遮陰措施,便成熟期延遲到10月以后,以填補冬季葡萄淡季。
總之,葡萄設施栽培形式多樣,可因地制宜。在豫西地區主要采取日光溫室和大弓形塑膜大棚,修土墻和磚灰結構墻體,棚架為鋼架或水泥弓桿架,每666.7m2棚投資7000~l.5萬元,可使用15-20年,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
一、品種選擇
(一)、設施葡萄優格品種的選擇原則
l、為了使葡萄提早上市,應選擇極早熟、早熟和中早熟品種。為了延后葡萄成熟期,在晚秋和冬季上市時則必須選擇晚熟品種栽植。
2.保護地生產的葡萄,主要是供人們鮮食需要,因此應選擇果粒大、果穗緊、不脫粒、色澤艷麗、果粒大小整齊一致、好、豐產、易貯運的品種作主栽品種。
3.選擇休眠期短的品種。為保證葡萄早萌芽,早開花,早成熟,早上市,要重點選擇休眠期短的品種,以利提早扣棚升溫,促早管理。
4、選擇易成花、坐果率高的品種。設施栽培要重視產量的提高,在品種選擇中一定注意選用成花容易,自然坐果率高的品種,以保證獲得理想的產量和效益。
5.選擇對土壤、氣候適應性強,抗逆性強的品種。設施栽培為葡萄生長發育提供了特殊的環境條件,有些條件具有促進作用,有些則為不利因素,如土壤容易鹽漬化、空氣濕度過大、容易滋生病蟲害、光照不足等。因此,在品種選擇時應把適應性和抗逆性考慮過去,盡可能減輕因品種選擇不當而加劇不利因素的影響。
二、建園
(一) 園地規劃
葡萄的設施栽培在建園時,要對地理位置、氣候特點、交通條件、水源情況等做詳細調查,合理確定園址,明確適宜架式、行向、密度等。在園地規劃中注重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園地規模 根據經濟實力和市場狀況,合理地確定栽植規模或面積,可以使各項技術措施和生產開支達到有效的利用,保證產品及時銷售,從而獲得經濟效益。
2、道路安排 道路是安全運輸的保證,尤其漿果的運輸更需要有平坦的道路。在規模較大時,道路的安排要注意三個方面:一是通往外界的主干道路,二是區域內的生產路,三是園內操作道。
3、栽植設計 建園時,必須考慮有配套的栽培技術,做到有的放矢,不可盲目建園。規劃時就要按照當地的栽培習慣、品種特性等合理確定架式、行向和密度。
(二)苗木選擇
苗木的質量對樹體早期發育和進入結果的遲早關系密切,一定要注意使用苗木。
l、選擇標準 ①扦插苗。地上部枝條粗壯.芽眼飽滿,充分成熟。具體要求是剪口粗度不少于0.5厘米,飽滿芽3個以上,新剪口斷錨鮮綠色,枝條上無明顯機械損傷;②嫁接苗。接口愈合完全、牢固,粗度與芽體狀況要求同扦插苗;③根系要求。根系完整,具有兩層以上的根系分布,粗度在0.2厘米以上的根有5條以上。長度保持30厘米左右即可。④無檢疫對象和危險病蟲。
2、苗木運貯 苗木在運輸過程中要注意防止失水或受凍,氣溫在O℃以下時注意采取保溫措施。運貯過程中,防止品種混雜。貯存期間溫度保持2--5℃;以砂性土壤中存放,既要注意保濕.又要保證透氣。
(三)栽植
l、園地整備
葡萄對土壤的適應性很強。但是,為了保證樹體的正常生長和結果,對于含鹽量過高、土壤過于粘重或過砂的,應改良后栽植。
定植前務必挖好定植穴或定植溝,需改良的土壤則結合改良過程進行。由于設施栽培較密,多采取挖定植溝,溝寬、深多為0.8--1米。定植溝開挖要根據定植密度確定溝間距離,由行向決定溝向(行向多為南北行)。定植溝內施足底肥,用量為5000千克/666.7米,另加100--200千克過磷酸鈣。同時,為了達到充分改土和增加有機質的目的,還可以在溝底填入一定量的秸稈等。回填后澆透水,使土壤沉實,以備定植。
2、定植密度
在生產實踐中,設施葡萄栽培多采用南北行單壁籬架栽植,實行雙行帶狀方式。窄行0.6--0.8米,寬行1.8--2.0米。株距0.6--0.8米。
3、定植時期
設施葡萄栽培,在北方地區以春栽為宜,定植一般在4--5月份進行,當20厘米深的土溫達7--10℃時,以當地杏花開放為適宜栽植時期。栽植過早地溫低,生根慢,地上部分萌芽晚,易抽干;過晚苗木開始發芽,地上地下生長不協調。
冬季不甚寒冷地區,可以在年前栽植(即行秋栽)。秋栽于落葉期至上凍前均可栽植。由于秋栽苗木入土早,春季根系活動早。利于地上部萌芽,新梢生長旺盛,有利于當年上架成形和早果。
冬春干旱地區,采用秋栽的一定要進行封土堆保墑。若能在土堆上覆蓋地膜,效果更好。封土堆不覆膜則要檢查墑情,以便及時澆水補墑。若秋栽后不封土或封土不嚴而導致缺墑,會造成抽干死芽,甚至地上露出部分全部風干。
【||||】葡萄黃葉的四大因素及其解決辦法
一、管 理 不 當
1. 采收后不重視土肥水管理,致使樹體營養積累少,新梢發育不充實;越冬性差,次年表現葉片黃化。這是造成樹體黃化的主要原因。
2. 忽視采收后的病蟲防治,早期落葉和新梢徒長現象同時出現,嚴重影響樹體營養的積累,致使樹體越冬性降低,根系死亡。
3. 有機肥不足,單純靠追施無機化肥來補充土壤養分,久而久之,造成土壤理化性狀惡化,營養失調,微量元素不足,使植株表現缺素黃化癥狀。
防治方法:
①重施有機肥,可收到較理想的效果;這是根治黃葉的根本措施。
②加強果實采收后的病蟲防治,保持葉片完好。
③葉面噴肥。春季葡萄葉黃化,多數吸收根已死亡。因此,必須通過葉面噴肥才能緩解癥狀。可噴0.2%-0.3%濃度的氨基酸或者東南山生物鉀沖施肥,5天噴一次,連續3~4次即可緩解癥狀。
二、藥 害
生產中,為防治病、蟲、草害而噴灑各類農藥時,常因使用方法不當,使葡萄受到一定程度的傷害,輕者引起落葉、落花落果,減產減收,重者樹勢衰弱,連年無產,甚至死亡,造成嚴重經濟損失。
防治方法:
噴藥后,要隨時在果園中觀察,發現不正常園片和植株,立即噴水稀釋樹上農藥。如是地面上噴灑的農藥、除草劑等,應灌水沖洗,洗去土壤中農藥殘留。
三、 肥 害
主要表現在葡萄植株的葉面上,有時也表現在葡萄植株的新梢上和根系上。葉面噴肥引起肥害時,在葉面上產生火燒狀紫褐色的壞死斑塊,在果實上出現黑褐色壞死斑點,使病果發育受阻,并易受病蟲危害而致腐爛。土壤追肥引起肥害時,地下根系燒傷壞死并變褐腐爛。樹上新梢生長不良,幼葉失綠呈淺黃色,嚴重時葉緣出現壞死斑塊,終整個葉片甚至新梢枯焦死亡。注意!使用含有氯化鉀的肥料也能造成葉片黃化脫落!
葉面噴肥要掌握好噴肥濃度,不要隨意增大濃度,不同種類的肥料或農藥使用時要注意能否混合使用。噴施不要在中午高溫時進行。
防治方法:
土壤施肥肥害的方法是要注意肥料的種類和使用的量,并盡量避免與根系接觸,有機肥要充分腐熟后施用。土壤施肥一旦發生肥害,盡快挖出多余的肥料,并灌水沖洗,然后進行中耕松土或深翻,以改善根系環境。
四、 病 害
1. 發生癥狀:一般生長在堿性土壤的葡萄易發此病,初期多從新梢上幼嫩的葉片開始變成黃綠色或黃白色,嚴重時葉片周緣焦枯,影響樹勢正常發育,葡萄果粒變黃后停止生長并部分脫落。
2. 發病原因:
①土壤中鐵元素缺乏,因土壤含有大量的碳酸鈣只是土壤中可溶性鐵鹽變為不溶性鐵鹽,致使葡萄根系無法吸收,生長在鹽堿性土壤中的葡萄植株生理狀態失衡,鐵的轉移和利用遭到阻礙。
②由于5月份氣溫高,葡萄枝葉和果穗需要大量的營養進行生殖生長,澆水水溫低,澆水后